非独王莽然

出自元代方回的《杂兴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i dú wáng mǎng r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
非独:非独fēidú非但;不但面对歹徒,非独毫无惧色,还勇敢地与之搏斗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匪值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杂兴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词。该诗词表达了对于时世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对于真正的英雄和贤人的渴望和敬仰。

诗词的中文译文:
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方回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他对于时代变迁和人情冷暖的触动和思考。他通过引用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表达了对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对于真正的英雄和贤人的向往和敬仰。

诗的开篇“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表达了对于诗和礼的重要性的思考。方回认为,诗和礼是可以唤起人们思考和感悟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王莽那样的人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表明方回对于功利和虚荣的质疑。他认为,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人并不代表世间所有人,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桓玄那样的人才能达到成功和成就。

接下来,方回引用了鲁国的孔圣旃,来对比自己和孔子的差距。“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表达了方回对自己才学和品德的怀疑和自省。他认为自己远远不及孔圣旃那样的伟大圣贤。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表达了方回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他希望能够看到真相,理清是非曲直,坚守正义和道义。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子陵和元亮,表达了方回对于真正的贤人的敬仰和向往。他认为有这样的贤人存在,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贤人的依赖和赞美。夷齐指的是时代的乱世和混乱,方回认为正是有这样的贤人存在,才能使社会得以稳定和进步。

总的来说,方回的《杂兴十二首》通过引用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表达了对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对于真正的英雄和贤人的渴望和敬仰。他对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抒发了对于诗和礼的重要性、对功利虚荣的质疑、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贤人的敬仰和依赖。这首诗词展示了方回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触动和思考,以及他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