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息天高午夜凉

出自宋代陈文蔚的《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桥观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ài xī tiān gāo wǔ yè li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省赋山间明月章,好风吹我上河梁。
冰轮不带一分缺,玉鉴无如今夕光。
正自凭栏观水静,不妨倚杖看人忙。
有谁会得迟归意,籁息天高午夜凉
()
明月章冰轮:指月亮。圆月:云峰缺处涌冰轮。
无如:无如wúrú无可奈何。
归意

《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桥观月》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在中秋节过后的一个夜晚,作者站在浮桥上仰望明亮的月光。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省赋山间明月章,
好风吹我上河梁。
冰轮不带一分缺,
玉鉴无如今夕光。
正自凭栏观水静,
不妨倚杖看人忙。
有谁会得迟归意,
籁息天高午夜凉。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作者提到了“省赋山间明月章”,暗示着明亮的月亮挂在山间。接着,他说到“好风吹我上河梁”,形容自己受到凉爽的微风吹拂,轻盈地走到河梁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月亮的美丽:“冰轮不带一分缺,玉鉴无如今夕光。”他说月亮圆满如冰轮,没有任何瑕疵,就像一面晶莹剔透的玉镜一样。这种形容使读者感受到月亮的完美和光辉。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正自凭栏,静静地观赏着平静的水面。他不妨倚着杖头,看着忙碌的人们。这里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诗人选择了静谧的水景与喧嚣的人群作为对比,表达了他对宁静、静谧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迟归的思念之情:“有谁会得迟归意,籁息天高午夜凉。”他思念着迟迟未归的人,而天空高远,午夜的凉意萦绕。这里的“籁息”指的是微弱的声音,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寂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平静与喧嚣、思念与温暖的独特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文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