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后山灵思报德

出自宋代陈普的《咏史上·蒙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ì hòu shān líng sī bào d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鲍到咸阳。
地后山灵思报德,故教蒙毅去輼輬。
()
太行: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后山:后面的山。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头颅后部的枕骨。
輼輬

《咏史上·蒙恬》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劈碎崤潼坼太行,
才通腥鲍到咸阳。
地后山灵思报德,
故教蒙毅去輼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蒙恬的事迹。蒙恬是一位聪明才智过人的将军,他用战争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崤潼关,通畅了腥鲍到咸阳的交通要道。这座山山后的灵感使他报答了这片土地的恩德,因此他被赋予了教导蒙毅去驾驶战车的任务。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蒙恬的伟大事迹。诗人使用了劈碎、坼太行的词语来形容蒙恬开辟交通的壮举,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智谋过人。诗中提到的地后山灵思报德,表达了蒙恬对大地的感激之情,也凸显了他的仁德之心。最后一句故教蒙毅去輼輬,既是对蒙恬的褒奖,也暗示了他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传承自己的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蒙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事迹,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英雄的敬意和对后人的期许。通过诗词的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壮丽形象和他们为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这首诗词也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并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