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千古黄泉路。宋代。陈普。金匮哀草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诗词:《咏史上·光武》
中文译文:
金匮哀草正共哀,
又将符命议灵台。
太山千古黄泉路,
底事銮舆爱上来。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陈普创作的《咏史上·光武》。诗中描绘了光武帝刘秀的形象以及他的事业。首句表达了金匮(古代帝王陵墓中的器物)与哀草(象征忧愁之物)共同哀悼的景象。接着,诗人提到光武帝又将符命(古代帝王的命令)议论于灵台(指帝王的祭台)。最后两句描述了光武帝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需要走上太山那条千古黄泉之路,但他仍然热爱着皇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光武帝刘秀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的形象和他所面临的挑战。金匮与哀草的并列,凸显了帝王之境的庄严和忧愁。符命议灵台的描绘,展示了光武帝在朝廷中的权威和决策能力。诗中的太山和黄泉路象征着光武帝所面对的困难和险阻,但他对皇位的热爱使他勇往直前。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光武帝的形象和他的事业,彰显了他的坚定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