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头蜗角总虚名。宋代。陈普。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问苍生。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可惜哲人今山矣,尚存畏敬尽堪刑。
《挽诗》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蝇头蜗角总虚名,
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
一丘何暇问苍生。
书窗掩月鸡同梦,
琴室临溪鱼识声。
可惜哲人今山矣,
尚存畏敬尽堪刑。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士人的境遇和价值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悲愤之情。作者认为,虽然士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名声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在儒学领域中却能够成为领袖人物,他们的学问和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尽管他们才德兼备,却无暇关心社会苍生的疾苦。诗中提到了书窗掩月、琴室临溪等景物,突显了士人的隐居之态。最后,作者感叹着可惜当代的哲人都已经隐退山林,畏于权势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才能。
赏析:
《挽诗》通过对士人的境遇和价值观的描绘,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处境和思想状态。诗中使用了较为平实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诗人以蝇头蜗角来形容士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却能在儒学领域中成为领袖人物,突出了士人学问渊博的一面。同时,诗人也以书窗掩月、琴室临溪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士人隐居的态度和对世俗的回避。最后两句以哲人隐退山林,畏于权势的形象作为结尾,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现状的不满和对哲人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士人的境遇和价值观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士人的期望。它揭示了宋代士人的矛盾心态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