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里俱洞澈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lǐ jù dòng chè,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青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
太古:(名)最古的时代(指人类还没有开化的时代)。
严凝峥嵘:(形)形容高峻,也比喻突出、不平凡:山势~|殿宇~。
千岁:封建时代尊称王公等(多见于旧小说、戏曲):~爷。
城阙:(书)(名)①城门两边的瞭望楼。②宫阙。

《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是宋代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光明山久已闻名,山下覆盖着太古的雪。严寒的冬天使冰雪更加凝结,地面越发厚实。冰雪层层堆叠,千年来未曾融化。一个野翁因为荒山而来,偶然发现了这块巨石。这并非是人工雕琢的作品,而是上天的杰作。它的形状像一块长方形的玉石,颜色更加洁白。巨大的石块散发着晶莹的光芒,透过石块可以看到清澈的青色。有人怀疑这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但是谁能真正理解它的来历呢?太阳一照耀,神光时而闪烁。我们应该摆宴款待它,与它一同修行追求纯洁的道德。可以将清凉的露水盛入壶中,用来洗涤明亮的月光。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谢王元才在光明山下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菩萨石。作者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这块石头的敬仰和钦佩之情。石头形状规整,颜色洁白,散发出晶莹的光芒,给人以神秘而庄严的感觉。作者将其比喻为天然的杰作,使人产生一种仰视和敬畏之情。在作者看来,这块石头或许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有着神圣的意义。作者呼吁人们应该以宴会的方式款待这块石头,与它一同修行追求纯洁和清净的境界。最后,作者以壶中盛露的方式来象征水洗心灵,使人们能够获得明净和智慧。

整首诗词通过对菩萨石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通过对石头的赞美,表达了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倡导人们以修行的心态面对世界。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公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