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似浮梗。宋代。孔武仲。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读经父所作高承制铭因寄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孔武仲。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征途中的心情和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征路漫长而无尽,周围的山川都被远远的掩映在其中。
诗人通过描绘征途的遥远和广袤,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追求。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通过记录里程,了解远近,分辨境界,辨别西东。
诗人在征途中不断记录里程,以便了解自己的位置与距离,也通过对不同境界的辨识,认识到了事物的西方与东方之分。
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
疲惫的旅人仿佛漂浮的水草,轻盈的鞍鞯犹如飞翔的雁鸿。
诗人以倦游的旅人比喻自己,形容其疲惫不堪,而轻盈的鞍鞯则象征着自由翱翔的心情。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平日里习惯相见,如今却愧疚地坐在禅房中。
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平时习惯与父亲相聚,而此刻却因为远行而无法与父亲共享平常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表达了诗人孔武仲在征途中的壮志豪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疲惫与愧疚。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