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何处解冠襟。明代。李东阳。种树长安不作阴,幽居何处解冠襟。闲逢北客论山价,老向南枝识鸟心。江水纵平终是险,惠峰虽好未为深。只应棹入荆溪去,遥听吴歌答楚音。
诗词:《用韵答邵国贤》
李东阳,明代文学家,作品流传较少。这首诗《用韵答邵国贤》描绘了作者的幽居生活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宁静舒适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词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第一句“种树长安不作阴”,表达了作者在长安城(古都,现今的西安)种植树木,但却无法享受到树荫的意境。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并暗示了作者追求自由、宁静的心愿。
接下来的两句“幽居何处解冠襟”,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在幽静的地方解开繁忙的心绪。这句话通过对幽居生活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追求宁静的心态。
随后的两句“闲逢北客论山价,老向南枝识鸟心”,表达了作者与北方客人闲谈山水之间的乐趣,以及作者通过观察南方树枝上的鸟儿,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这两句话通过对人与自然的互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领悟。
诗的后两句“江水纵平终是险,惠峰虽好未为深。只应棹入荆溪去,遥听吴歌答楚音”,以江水和惠峰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江水纵然平缓,也有其隐藏的危险。而惠峰虽然美丽,但表面并不能完全展现其内在的深意。只有通过深入荆溪(指深入内心,追求真理),才能遥听吴地的歌声,回应楚地的音响,进一步领悟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以自然山水景物为背景,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