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略与画马同。明代。李东阳。画松不必真似松,风骨略与画马同。毕宏曹霸两奇绝,妙意止在阿堵中。君家素壁光如雪,上有虬枝老垂铁。晚岁长同怪石寒,炎天耻受高云热。江翻树转争喧豗,十步九战何时开。阴房半扃山鬼啸,海水不断天风来。城南野人颇醇古,坐爱凉秋满虚宇。安得移来十丈青,高价如山弃如土。知君此兴迥莫攀,谓予苦绊风尘间。携琴载鹤招使去,我家自有徂徕山。
诗词:《画松为顾良弼主事题》
画松不必真似松,风骨略与画马同。
毕宏曹霸两奇绝,妙意止在阿堵中。
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李东阳所作,以画松为主题,通过表达对松树的艺术描绘,展现了画家的独特见解和艺术追求。
诗词以"画松不必真似松"开篇,表明了画松的艺术创作并不需要完全还原松树的真实形态,而是要抓住松树的风骨,与画马的艺术追求相类比。这种艺术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强调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立见解。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毕宏和曹霸两位画家,称他们的画作都有独特的奇绝之处,而李东阳自己的画作则在"阿堵"中达到了妙意的停止。"阿堵"是指画作中的一种技法,即以一块小区域作为重点,突出表现主题。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作品的独特性。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家中的一道素壁,壁上有虬枝老垂铁,形容了松树在岁月流转中的坚韧和沧桑。作者又提到了炎热的夏天,表达了他对高云炎热的环境的不屑和耻辱。
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以江翻树转、喧豗不断来形容自然的狂烈与无常。而城南野人的存在,则体现了一种古朴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倦和对自由、远离尘嚣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与自然、诗琴和使者一同去往自己的徂徕山。这里的徂徕山被视为一个遥远而宁静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境地。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松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诗人以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他在明代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