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问金陵问

出自明代李东阳的《金陵问》,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nán bù wèn jīn líng wè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安石,还圣人,熙宁天子空称神。
程夫子,真圣徒,一言非讦还非谀。
世更有人如此无?古来君相关气运,河南不问金陵问
一时言,千载恨。
()
圣人:1.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2.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是古代政权里的尊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中国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
圣徒:见'圣人之徒'。
一言:1.一句话。2.说一番话、一次进言。
非讦相关:(动)彼此牵涉:息息~|~利益|~内容。
气运:指命运;气数。
不问:不慰问。不过问;不询问。不管;无论。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千载恨

《金陵问》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金陵(南京)的问题
王安石,被尊为圣人
但熙宁皇帝却虚称神明
程颢,真正的圣徒
他的言辞既不是讦(谴责),也不是谀(奉承)
这个世界还有人像他一样无私吗?
历史上的君王命运与他有关
河南(指当时的中央政权)不关心金陵(指南京)的问题
一时的言辞,千载之后仍然令人遗憾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和王安石变法的不满和批评。作者针对熙宁皇帝空称神明,暗示其虚伪和虚荣。并赞扬程颢,认为他是真正的圣徒,言辞既不偏袒也不奉承,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上君王与人民的关系,指出河南中央政权无视金陵的问题,对此感到遗憾。整首诗词通过对当时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表达了他对真诚和公正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