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南无战锋

出自明代李东阳的《闻鸡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hé yǐ nā mó zhàn f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城头鸡鸣声不恶,祖生夜舞司州幕。
南来击楫向中流,杀气横秋尽幽朔。
手提一剑驯两龙,黄河以南无战锋
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吴儿作都督。
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吴江半江水。
()
鸡鸣声夜舞击楫中流:1.中道,正道。2.江河中央;水中。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4.泛指河流的中游。5.一般;普通。6.指普通的人。
杀气:杀气shāqì∶凶恶吓人的气势杀气腾腾[ventone’sillfeeling]∶发泄气愤;出气你有委屈就说出来,不该拿别人杀气∶阴气;寒气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史记·匈奴列传》∶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杀气腾空
横秋战锋父老:(名)尊称年长的人:~兄弟|家乡~。
部曲都督:(名)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壮士:(名)健壮勇敢的人。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闻鸡行》是明代作家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战争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战乱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城头鸡鸣声不可怕,
祖先生前在司州城舞夜幕。
南方的将士摇船向着中流进发,
战场上的杀戮气息充斥秋天的幽朔。
手提一把剑,驯服两条巨龙,
黄河以南再没有敌人能抵挡。
十州的父老都成为部队的一员,
谁能派遣吴国的子弟担任都督?
中原地区的壮士们未能清除战乱而死,
留下对吴江半江水的遗憾。

诗意:
《闻鸡行》以鸡鸣声作为开篇,以此象征黎明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他描述了南方将士奋勇前进的情景,以及战场上的残酷和杀气弥漫的景象。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能够驯服敌人,重建和平。他呼吁统一中原,派遣吴国的子弟作为都督,以带领十州的父老共同维护国家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乱中死去的壮士们的怀念和对战事未平的悲伤,对吴江半江水留下了遗憾之情。

赏析:
《闻鸡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力量感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鸡鸣声不再是清晨的美好,而是战乱的象征,鸡鸣声传达出紧张不安的气氛。诗人通过描绘南方将士的奋勇前进,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质的揭示。诗中的黄河以南被描述为无人可敌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胜利和和平的期待。

诗人以十州父老共同担当责任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渴望。他呼吁派遣吴国的子弟作为都督,意味着吴国的儿子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统一和和平作出贡献。最后,诗人以对壮士的怀念和对战事未平的悲伤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珍视。

整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以战争和和平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战乱的痛苦体验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