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朱弦。明代。张羽。士有避世者,高居浙江源。王室方横溃,斯人独孤骞。抱琴倚衡门,清风拂朱弦。举世莫能屈,乃独诣任延。扫门为辱,尺牍情屡宣。意义有相激,权位非所先。周公下白屋,斯礼自古然。区区功曹檄,何足致高贤。¤
《杂言(十一首)》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避世的士人,他远离世俗,在浙江源高居,观察着朝廷的动荡。这位士人名叫独孤骞,他对权势不感兴趣,专心于琴音之美和清风的拂动。
诗意上,这首诗通过对独孤骞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避世思想和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独孤骞身处高山之间,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他以琴为伴,倚靠在衡门旁,感受着清风拂动琴弦的音韵。他视世间的荣华富贵如尘埃,无法使其屈服,他只向往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诗中还提到他去拜访了任延,这个情节可能暗示了独孤骞对于延请的推崇,也可能表达了他对道德高尚的追求。
在赏析上,这首诗词通过对独孤骞的塑造,展现了一种独立自主、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他扫除门前的尘埃,拒绝世俗的侵扰,表现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他以琴为伴,与自然相融,体会到琴音与风声的和谐之美。他对权位和功名不屑一顾,认为它们无法体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与周公下白屋、古代的礼制相对照,更加凸显了他对于世俗权势的抗拒。
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避世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于权势和名利的冷峻批判。通过描绘独孤骞的高洁品格和超然态度,诗词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远离纷扰的情感,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