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夜囊盛光到晓

出自宋代王镃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yè náng shèng guāng dào xiǎo,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竹风吹动草根尘,熠熠高底自照身。
每夜囊盛光到晓,书斋送舆少灯人。
()
吹动:吹动chuīdòng∶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风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过去一阵小热风吹动云块朝另一处斜坡飘去∶用风的力量使向前运动贸易风吹动赤道气流
草根:一般指基层人民或零起点的创业者。
熠熠:(书)(形)形容闪光发亮。
高底照身书斋:书房,指藏有各种图书并专用于读书写字的房间。

《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风吹动草根尘,
熠熠高底自照身。
每夜囊盛光到晓,
书斋送舆少灯人。

诗意:
这首诗以萤火虫为主题,通过描写萤火虫在竹林中飞舞的景象,表达了对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力的诗意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命的观察,抒发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光明的追求的情感。

赏析:
诗的第一句“竹风吹动草根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竹林中微风吹动时,草根尘土随之飞舞的情景。这里,草根尘土象征着尘世的浮躁和纷杂,而竹风则代表了一种净化和洗涤的力量。

接着,诗人写道“熠熠高底自照身”,描绘了萤火虫散发出的微弱而璀璨的光芒。诗句中的“高底”意味着虽然萤火虫身体微小,但却能散发出高高的光芒。这种微光的照耀不仅是对自身存在的证明,也是一种微小而坚定的力量的体现。

在第三句“每夜囊盛光到晓”,诗人强调了萤火虫发出的光芒非常持久。萤火虫在黑暗中囊括着光芒,直到黎明的到来,这种持久的照耀象征着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书斋送舆少灯人”,将诗人自身与萤火虫进行了对比。诗人把自己比作书斋中只点亮少数灯火的人,而萤火虫则成了他的灵感之源。这种自我比喻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萤火虫坚持发光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微小存在的启示和灵感。

《萤》这首诗词通过对萤火虫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力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追求光明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身与萤火虫进行对比,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微小存在的力量。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光明的追求的内心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王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