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是两番春。宋代。刘黻。一来生万感,动是两番春。俗朴少灯火,年丰多醉人。远乡犹有旧,明月只如新。无奈梅花落,相看老树身。
《元夕》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夜到来,心生万般感慨,情动于两番春。俗世朴素,少有灯火,年景丰收,多是令人陶醉的美好。虽身在远乡,仍有旧时情怀。明亮的月光只是看起来似乎是新的。可惜梅花正在凋零,我们相互凝望,见证着树木的衰老。
诗意:
《元夕》这首诗词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的氛围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易逝的感叹。诗中展现了人们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喜悦的歌颂,同时也抒发了对乡愁和怀旧情感的回忆。诗人借由梅花的凋零和老树的身影,映照出人事物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以此唤起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元夜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节日的回忆和情感共鸣。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朴素和丰醇、旧和新、落寞和衰老进行了对照,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梅花凋零和老树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使诗词更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沉静和思索的感觉。
《元夕》这首诗词通过对节日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叹。它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又透露出对岁月和生命的深沉思考。这首诗词在简洁明快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时光的警醒。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