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人指路头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宿山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o rén zhǐ lù tó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昏暮无处宿,樵人指路头
仆夫皆已困,道士幸相留。
明月夜翻昼,阴崖暑变秋。
闻鸡便行路,定要到潭州。
()
昏暮:黄昏;傍晚。
指路:犹望尘。指引道路。
道士:道士dàoshi∶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相留阴崖闻鸡行路:行路xínglù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骨肉为行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宿山观》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夜宿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旅行的热爱以及对追寻目标的坚定决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昏暮无处宿,
樵人指路头。
仆夫皆已困,
道士幸相留。
明月夜翻昼,
阴崖暑变秋。
闻鸡便行路,
定要到潭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旅行故事。诗的开篇“昏暮无处宿,樵人指路头”描绘了夜幕降临时,作者在山中寻找落脚之处,樵夫指引他的方向。这里通过描写无处可宿的情况,传递出作者旅途中的辛苦和不易。

接着,“仆夫皆已困,道士幸相留”表明作者的仆人已经疲惫,而幸运的是,道士热情地邀请作者留宿。这里展现了人情之间的善意和互助精神,也映衬出作者对待旅途中的陌生人的宽容和友善。

在下一段,“明月夜翻昼,阴崖暑变秋”描绘了月明如白昼、阴凉崖壁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这里的对比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也凸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于流转变化的感慨。

最后两句“闻鸡便行路,定要到潭州”,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目标的坚定决心。作者听到鸡鸣,便立即起程,决心前往潭州。这里展现了作者的果断和坚韧不拔,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旅行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夜宿山中的场景和旅行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中困苦、陌生和变化的感受,同时展现了他积极向上、坚定追求的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