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联石鼎工。宋代。赵汝鐩。寻幽过桥去,松径入琳宫。竹摆风檐绿,榴残雨院红。黏碑多古籀,插架独参同。道士掀髯笑,诗联石鼎工。
《同崔纠访陈道士》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寻幽过桥去,
松径入琳宫。
竹摆风檐绿,
榴残雨院红。
黏碑多古籀,
插架独参同。
道士掀髯笑,
诗联石鼎工。
中文译文:
一起寻幽到桥边,
经过松树小径进入琳宫。
绿竹摆动在风檐处,
红色的榴花在雨院中残留。
墓碑上黏附着古籀文字,
书架上插着独特的参同契。
陈道士掀起胡须笑着,
石鼎上的诗联工艺精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崔纠一同拜访陈道士的情景。诗人们一同寻找幽静之地,穿过一座桥,进入了一座琳宫般美丽的地方。在那里,绿竹随风摆动在房檐上,榴花在雨中依然绽放,形成了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墓碑上附着着许多古老的篆字,书架上则插着独特的参同契,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描述了陈道士的形象,他掀起胡须笑着,显示出一种豪迈和乐观的态度。而诗联则指的是刻在石鼎上的对联,表现出了工艺的精湛。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将自然景色与文化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赞美,以及对道士智慧和人格魅力的称赞。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