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全忠夺臂呼。宋代。赵汝鐩。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夺臂呼。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义兽行》是宋代赵汝鐩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
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
望见全忠夺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
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
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
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
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
壮哉义兽不怕死。
诗意和赏析:
《义兽行》通过描写历史中的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报国和正义的赞赏和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明皇有一只能够拜舞的大象,它在禄山面前瞪目怒视,展现出威武和强大的姿态。然后又提到昭宗有一只能够起居的猴子,但这只猴子却被全忠夺去了胳膊,呼喊着表示愤怒。这两个形象分别代表了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他们受到了不同的困境和挑战。
诗中提到的"玩物"指的是当时的统治者,他们对权势和享乐的追求导致了国家的衰败。然而,不同寻常的动物(象和猴)却以其特殊的行为和行动来报效国家,展现了对忠诚和正义的坚持。
诗中还提到了唐朝的天宝年间,皇帝亲自巡视蜀道,以及开平初元时期,唐朝的祚位已经倾覆。百官们纷纷效忠于贼人,宰相们也对族神感到恐惧不安。然而,这只象和这只猴子却表现出愤怒和不满,它们的外表虽然是兽类,但内心却有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两句表达了当时有几位忠诚的士人知道事态的真相,他们敢于正视困境,表现出了对正义和忠诚的崇高追求。
整首诗以象和猴两个动物形象为线索,通过对历史时期和社会现象的隐晦揭示,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赞赏和崇敬。它呼唤着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保持定力,追求真理和正义,展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精神。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