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鹤先迓。宋代。赵汝鐩。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
《题王才叔南馆》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王才叔南馆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隐士生活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
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
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
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
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
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王才叔的南馆景色。首先,诗人用"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的描写方式,将南馆的景色与僧舍的宁静相比,突出了南馆的幽静与清雅之美。接着,诗人运用"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的形象描写,将红色的野花与绿色的垂柳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自然生态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中还表现了南馆的宁静环境,"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这两句表达了南馆的宁静与恬静,不论是人步行还是客人到访,都无法惊扰到鸟儿,甚至是鹤鸟在客人到来之前就已经迎接了。
接下来,诗人以"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来刻画南馆的气候环境。树林茂密,遮蔽了炎热的夏日阳光,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夜晚的时候,月亮升起,给南馆增添了一些宁静、祥和的气息。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倾慕贤圣,用"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人鲍照和谢安的敬仰之情。诗人的心境在这里得以展现,诗人的境界与南馆的幽静与宁静相呼应。
整首诗意表达了隐士南馆的宁静、幽美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到这个宁静的场景中,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舒适。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