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从来本自宽

出自宋代张镃的《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ē mù cóng lái běn zì ku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科目从来本自宽,才疎只合作粗官。
雕虫半世将何用,可惜南湖负钓竿。
()
科目:(名)按照学术或账目等的性质划分的类别。
合作:(动)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者|~计划|~项目。[近]协作。[反]单干|分工。
半世:半世bànshì人生的一半
可惜:(形)值得惋惜。[近]惋惜。
钓竿:(名)钓鱼或水中其他动物用的竿子,一端系线,线端有钩。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士人才情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科目从来本自宽,
才疎只合作粗官。
雕虫半世将何用,
可惜南湖负钓竿。

中文译文:
科目一直广泛开展,
才能薄弱者只能做粗官。
如此小器之人有何用,
可叹南湖无缘得到钓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质疑。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张镃认为科举制度虽然科目众多、门类繁杂,但却没有真正考察人才的潜力。他认为那些才能不足的人只能在官场中做一些粗浅的官员,而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诗中提到的“雕虫半世将何用”,意味着细小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相当于把一个雕虫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法施展其才能。最后一句“可惜南湖负钓竿”,南湖指的是杭州的西湖,钓竿象征着才能的施展和成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才情横溢而不能得到施展的人的遗憾和同情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它通过对科举制度中才能被忽视和浪费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