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鄙成自取

出自宋代张镃的《杂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bǐ chéng zì qǔ,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
语性,使人,廉称,自取,处默,内明

诗词:《杂兴》
朝代:宋代
作者:张镃

诗意:这首诗词探讨了人的本性与品德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描述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揭示了人应当保持纯洁、廉洁的品性,避免贪婪和不正之举。他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内心清明的追求,强调仁爱和谦逊的价值。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德哲理。诗人首先提到天生的水清澈无瑕,对比人的语言和行为,暗示人应当保持纯洁的心灵和清晰的思维。他指出自己从未引诱人们贪婪,却因为自己的饮食失去了廉洁的称号,这暗示了人容易被物质欲望所诱惑,从而失去正直和廉洁的品德。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种高尚的心境,他想象了夷人和齐人在高处跳跃,象征着他们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同时,他提到这种追求并非寻常人所能理解,如同喝冰一样冷静超然。这表达了对品德追求者的赞美和理解,他们对高尚的追求不因外界的冷漠和嘲笑而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了仁爱和谦逊的重要性。他认为仁爱与卑鄙是由个人自身选择而成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他主张内心的沉思与明智的决策,强调内在的品德修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让人们思考自己内心的清明和品德的培养。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对比,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整首诗词充满了智慧和启迪,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