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市向北人纷纷

出自宋代章甫的《白露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shì xiàng běi rén fēn fē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今岁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踰月。
城中又复闭南门,移市向北人纷纷
州前结坛聚巫觋,头冠神衣竞跳掷。
缚草为龙置坛侧,童子绕坛呼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旱风终日吹黄埃。
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
官府:(名)①旧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押送~。②旧称官吏:绅士~相互勾结。
祈求:(动)恳切地请求。[近]期求|企求。
南门:南门nánmén朝南的城门烧其南门。——《汉书·李广苏建传》唐长安大集市的南门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北人:泛称北方之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复姓。《庄子.让王》有北人无择。
巫觋头冠神衣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在武侠小说里把完全没有性经验的男子也称做“童子”。
蜥蜴:动物名。脊椎动物爬虫纲有鳞目石龙子科。体表有细小鳞片,头比胸部狭小,口吻短而厚,四肢粗短具钩爪,尾巴细长易断。雄体背面青绿色,雌体背面淡褐色,腹部均呈淡黄色。栖息于草丛中,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有冬眠。也称为“石龙”、“石龙子”、“四脚蛇”。
箫鼓黄埃:黄色尘土。
不及:(动)①不如:在学习方面我~他。[反]超过。②来不及:后悔~|避之唯恐~。

《白露行》是宋代诗人章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淮南地区在雨水不足的情况下,人们为祈求雨水而举行庙会的场景。

诗意:
《白露行》通过描绘庙会的景象,反映了大旱之下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焦虑。诗中描述了人们集聚在州前的坛上,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降雨。然而,在炎热的天气中,风吹起黄埃,使人们的期望更加渺茫,害怕稻苗会因干旱而枯萎。

赏析:
《白露行》通过庙会的场景,以生动的形象刻画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焦虑,表达了诗人对严重旱情的关切。诗中描写的庙会气氛热烈而紧张,人们结坛聚集,祭祀神灵,希望通过神力来解救他们干旱的土地。然而,虽然人们竭尽全力,但雨水迟迟未至,炎热的天气和飞扬的黄埃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无奈和担忧。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自然力量与人类努力之间的无常和无力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生活依赖于自然的无奈和无力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今年淮南地区雨水仍然稀缺,官府祈求雨水已经超过一个月。城中又关闭了南门,集市迁至北方,人们纷纷聚集。州前结坛,聚集了巫觋,他们头戴冠冕,身着神衣,竞相跳掷。他们用草绳捆成龙形,摆放在坛旁,童子们围绕坛子呼唤蜥蜴。箫鼓迎接神灵是否到来,干燥的风吹起黄土。谁知道白露只有几天,稻苗焦枯,担心无法生长。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旱情的担忧。通过描绘庙会的细节和人们的行为,诗人展示了人们为了祈求雨水所做的努力和他们面对干旱的无奈。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