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后村水车声

出自宋代章甫的《悯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cūn hòu cūn shuǐ chē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前村后村水车声,咿咿轧轧终夜鸣。
皇天不雨四十日,高田何止龟兆出。
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不熟奈饥何。
今年神祠祷不应,沽酒买牛空费多。
天公高居民父母,有耳应闻下民语。
乞我滂沱半朝雨,免遭县吏鞭笞苦。
()
水车,终夜,龟兆,不应,空费,天公,高居民,父母,民语,滂沱,朝雨,免遭,县吏,鞭笞

《悯农》是宋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农民艰辛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农村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诗词中描述了农村的景象,包括前村后村的水车声和整夜不停的鸣叫声。这种描述给人一种繁忙而辛劳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辛苦和不眠的辛酸。

诗中提到了连续四十天没有下雨,使得高田的庄稼无法生长。这里的高田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但龟兆的出现表明了丰收的可能性渺茫。这种对天借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农民生活的艰难。

接着,诗中描述了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却因不熟而无法解渴。这里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眼中希望的迫切和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

诗中还提到了今年神祠祷告无效,沽酒买牛却是空费多。这里诗人通过神祠祷告和购买牛的行为,抨击了社会上存在的官僚腐败和不公平现象。农民们虔诚祷告,期待上天的帮助,但却得不到实际的回应,这加深了诗词中的悲愤情绪。

最后,诗词中呼吁上天应该倾盆大雨,以免农民遭受县吏的鞭笞之苦。这里诗人通过表达对天公的期望,揭示了农民们对自然力量的依赖和对社会不公的呼吁。

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农民的艰辛生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这首诗词通过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呼吁,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刻的诗意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