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天一偏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壶天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shì tiān yī pi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凭栏时独立,万象皆见前。
若非着眼高,亦是天一偏
()
凭栏:靠着栏杆:~远眺。
独立:(动)①单独地站立:~山头远眺。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国|宣布~。[反]依赖|依附。③单独成立:~旅|古典文献组已~出去了。④不依靠他人:~思考|~完成。
万象:(名)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包罗~。
着眼:(动)(从某方面)考虑;把眼光放在某个方面:~于未来。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壶天阁》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壶天阁上凭栏远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天地之大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凭栏时独立,万象皆见前。
若非着眼高,亦是天一偏。

诗意和赏析:
《壶天阁》描绘了作者站在壶天阁上,独自凭栏远眺的景象。壶天阁是一个高处,从这里俯瞰四周,可以一览众山、众水以及天地间的种种景色。作者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凭借高处的优势,将自己的视野覆盖到无限远的地方。

诗中的“万象皆见前”表达了作者在壶天阁上所能看到的广阔景象,似乎所有的万物都展现在他的眼前。通过这种广阔的视野,作者感受到了天地的浩瀚与壮丽,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微弱。

但是,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思考。作者说:“若非着眼高,亦是天一偏。”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不站在高处,观察角度就会受到限制,只能看到有限的天地景色。这里的“天一偏”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片面认知和局限性。作者希望通过站在高处,超越常规的视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思考更深远的问题。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壶天阁的高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类认知的思考。通过站在高处,作者超越个体的局限,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豁达超然的心境。这首诗词强调了人们应当超越眼前的狭隘,拓展自己的视野,以更开阔的心境去面对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