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有溪山取次嬉。宋代。陈傅良。老大生憎儿子态,更无春怨与秋悲。略将杯酌随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爱客不妨兼泛泛,论文何苦太奇奇。况曾窥得尊生术,通昔蒲团日一炊。
《游云顶院和徐叔子韵》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和对友谊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大生憎儿子态,
更无春怨与秋悲。
略将杯酌随宜具,
剩有溪山取次嬉。
爱客不妨兼泛泛,
论文何苦太奇奇。
况曾窥得尊生术,
通昔蒲团日一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为主题,展示了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重视。
诗的开头描述了老大不喜欢儿子的态度,但作者并没有抱怨或忧伤。在作者的眼中,春天的怨恨和秋天的悲伤并不存在。这表明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不会因为不如意的事情而沮丧。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作者只是随意地品味着酒杯中的酒,不追求琐碎的细节。他保留了游玩山水的乐趣,随时都可以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种随性而为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作者还表达了对友谊和交往的看法。他认为与喜欢的客人交往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可以随意自由地相处。而对于文学创作和学术论文,作者认为过于奇特和独特的表达并不是必要的,简单自然的写作风格更加可取。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曾经学习过的尊贵的生活方式,即隐居山野、过简朴的生活。每天只需一顿简单的膳食,坐在蒲团上,品味生活的真谛。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也展现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心态和对友谊和简朴生活的珍视。它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淡然。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