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可於邑。宋代。陈傅良。地向东南倾,石际沧海立。蛟鼍限波涛,鸡犬得城邑。居然通国望,跋莫他山及。道人独有之,置屋三四级。几看星月烂,却听风雨急。于今二百年,我共冥鸿集。晤语夕阳低,对酒秋旻湿。明朝江上舟,避雨渔翁笠。邂逅一俛仰,此道可於邑。
《游白石岩》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秀美、环境宜人的山水之地。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地势向东南倾斜,石块耸立在苍海之间。
巨大的蛟龙和巨鳄被限制在波涛之中,而鸡犬却在城邑中自由自在。
居高临远,可以眺望整个国家,其他山脉都无法与之媲美。
只有道人才能拥有这样的居所,屋子建在三四层高的地方。
时不时地观赏星月的明亮,却也能听到风雨的急促声。
这已经是两百年过去了,我与冥鸿齐聚一堂。
夕阳低垂时进行对话,秋天的天空湿润着酒杯。
明天早晨,我将乘船离开江边,在雨中避开渔翁戴的斗笠。
偶然的相遇,让我感叹这条道路也能通往城邑。
诗意和赏析:
《游白石岩》描绘了一个景色壮丽的山水之地,以及诗人在此的心情和感受。诗词通过描写地势倾斜、石块矗立、波涛汹涌和城邑繁华等景象,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壮丽和独特之处。诗中的“道人”是指修道的人,他们可以拥有这样的居所,高屋建在山脉之巅,借此可以俯瞰整个国家。这里的居所凌驾于其他山脉之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壮丽和与众不同。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诗人与冥鸿的相聚,他们在夕阳下交谈,品味着秋日的酒宴。随后,诗人将乘船离开这个地方,遇到一位戴着斗笠的渔翁。这次邂逅让诗人感叹,原来这条道路也通向城邑,仿佛暗示着人生的奇遇和机缘。整首诗词以山水之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景色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构建,展现了山水之美和人生哲理。读者在欣赏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思考人生的奇遇和机遇。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