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愬人人得犯颜。宋代。陈傅良。亲从蓑笠问饥寒,赴愬人人得犯颜。更向棠阴聊憩茇,要令粒食共鲜艰。身归雨露司存后,诗在山川刻画间。饱饭之余能细和,止斋应有几年闲。
诗词:《和徐叔子劝农韵呈留宰》
中文译文:
亲自穿着蓑衣斗笠,询问百姓的饥寒之苦。
前去告诉每个人,前来进谏并不违背尊严。
我在芳草丛中稍作休息,为了让稻谷和粮食更加坚韧。
身体回到雨露的滋润之下,我的诗歌在山川间留下深刻的印记。
饱食之后,我能够细细品味和平共处的美好,停下斋戒应该有几年的闲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所作,题为《和徐叔子劝农韵呈留宰》。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对农民艰辛劳作的关切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中提到诗人亲自穿着蓑衣斗笠,走入农田询问农民的饥寒之苦,这表明诗人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告诉每个人,前来进谏并不违背尊严,这暗示了诗人希望百姓能够坦诚地向他反映问题,共同解决困境。
诗人在棠阴的芳草丛中稍作休息,意味着他与大自然相融合,与山川相亲。他希望通过艰辛的努力,使稻谷和粮食更加丰收,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爱民情怀。
诗人提到自己的诗在山川间刻画,说明他的诗作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山川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将自己的心声刻画在这片土地上。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饱食之后,诗人能够细细品味和平共处的美好,这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他也表示停下斋戒应该有几年的闲暇,这暗示了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文学创作和反思人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和表达诗人的思考,展现了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和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的意象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流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