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为桥布石牢。宋代。陈傅良。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岳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张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洛阳桥》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洛阳桥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其宏伟的规模和气势,同时也表达了对建桥者的赞美和祝福。
洛阳桥,跨海而建,以石块铺成坚固的桥面,仿佛是笼罩着一条神秘的巨龙。桥面的压力将海底的灵鳌压得直下,这种场景给人以震撼和壮观的感受。
洛阳桥连接着高耸的岳屿,规模宏大,给人一种气象豪迈的感觉。桥的威势截断了渊潭的流水,展现出浩渺的气势。
桥上行驶的铁马横跨荒漠,行进得坚定而有力,仿佛是一道闪电划过沙漠。桥下的水面波涛汹涌,宛如玉鲸张开巨大的鬣,露出寒冷的海浪。
洛阳桥的宏伟景象被绘制在锦缎上,幸得上天的眷顾,展示给世人观赏。这样的壮丽景象应该被载入元丰的史书中,受到后世的赞扬和嘉奖。
《洛阳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洛阳桥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桥的形象描绘和景物的比拟,展现了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与意象,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桥的巍峨和气势磅礴,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和谐。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让读者感受到壮丽与豪迈的美。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