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瑟兮为谁。宋代。陈傅良。山有龟蒙兮水有沂,天未丧斯文兮在兹。二三子兮皇皇欲何之,彭瑟兮为谁,舍此兮吾将安归。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时山中有一层薄雾,水面上泛起了涟漪,天地之间的文化尚未丧失,依然存在于此。二三位朋友啊,你们心中是否怀有迷茫之情,我内心深处却想问,我漂泊不定的心归于何处。琴声悠扬,是为了谁而奏响?若舍弃了这一切,我将何去何从。
这首诗以暮春时分为背景,以山水为景,表达了作者陈傅良对人生困惑和迷茫的思考。诗中山有龟蒙、水有沂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幽静和安详。作者通过天地未丧斯文的表述,暗示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抒发了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后半部分,以质问的口吻,向二三子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彭瑟兮为谁,舍此兮吾将安归,通过琴声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归宿的追求。作者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思考着自己的归宿之路,对于是否舍弃一切来追求内心的安宁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纷扰和自我定位的思考。透过山水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并以此反映出人生的苦闷和对美好归宿的追求。这首诗抒发了对人生困惑的直接表达,引发读者对内心归宿和价值追求的思考。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