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如东里竟先驱。宋代。陈傅良。簪笏相摩入殿庐,人皆自笑此区区。岂无只字踰华衮,未必千种胜饭蔬。君见北山多后倦,谁如东里竟先驱。追随曳履枌榆社,犹及香山退传无。
《和汪仲嘉楼大防二尚书贺郑贵和华文休致韵》是宋代陈傅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簪笏相摩入殿庐,
人皆自笑此区区。
岂无只字踰华衮,
未必千种胜饭蔬。
君见北山多后倦,
谁如东里竟先驱。
追随曳履枌榆社,
犹及香山退传无。
中文译文:
头戴簪子,持着笏板走进殿庐,
人们都嘲笑我这微不足道的存在。
难道没有一句言辞超越华衮的吗,
未必千种美食能够胜过简单的蔬菜。
你看见北山之多而感到疲倦,
谁能像我这样从东里率先前行。
我追随着拖着裙裾的人,走进枌榆社,
尽管还未到达香山,我的声名却已无人不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反思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地位和境遇。诗人自谦地称自己微不足道,被人嘲笑为区区之人,但他也提出了自己对文才的追求,认为自己的词章并不逊色于华衮(即古代帝王的衣冠)。他表达了即使是简单的蔬菜,也胜过千种美食的观点,强调了内在的品质和价值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人谈及自己在官场中的努力和追求。他暗示自己看透了北山(指官场)的种种劣迹和疲倦,但他自己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率先前行,从东里(指官场中的低层官员)中脱颖而出。他追随着一个神秘的人,走进枌榆社(一种社交团体),虽然还未到达香山(指官场的高层),但他的名声已经无人不知。
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自省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官场不公和虚伪的不满,以及对追求真实和独立的追求。通过自嘲和自省,诗人揭示了人情世故的荒谬,同时表达了对纯粹和真实的向往。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