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使至意亏。宋代。陈傅良。累觞以为欢,班荆以为仪。交际贵如此,勿使至意亏。颇常怪小雅,鹿鸣至鱼丽。宾主礼百拜,六经似支离。
《送谢希孟归黄岩四首》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谢希孟归黄岩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情感和对交际礼仪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累觞以为欢,
班荆以为仪。
交际贵如此,
勿使至意亏。
颇常怪小雅,
鹿鸣至鱼丽。
宾主礼百拜,
六经似支离。
这首诗通过描述赴宴的情景和对交际礼仪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交际礼仪的思考。诗人使用了一系列象征和比喻,展示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观点。
诗的开头,诗人说“累觞以为欢”,意思是经过多次举杯,人们感到欢乐。这里的“累觞”表示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也暗示了友人离别的原因可能是饮宴结束。接着,诗人说“班荆以为仪”,意指班师回朝,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开。通过描述欢饮和班师回朝,诗人展示了友人的离别和离情的伤感。
诗人接下来表达了对交际礼仪的思考。他说“交际贵如此,勿使至意亏”,强调了交往时应重视礼仪,不要让真诚的意图受到损害。诗人颇常怪“小雅”,指责人们对交际礼仪的轻视,认为应该像鹿鸣之于鱼丽一样注重细节。这里的“鹿鸣至鱼丽”是对礼仪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交际礼仪应该精益求精的看法。
最后,诗人提到“宾主礼百拜,六经似支离”,暗示了礼仪的繁琐和传统文化的分散。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礼仪制度复杂性的思考,认为应该从六经中找到支离的根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送谢希孟归黄岩四首》通过描绘友人离别和对交际礼仪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离情的感慨和对人际交往的态度。诗人通过象征和比喻,展现了他对交际礼仪重要性的思考,并呼吁人们注重细节,不要忽视真诚的意图。这首诗词在揭示人情离别和礼仪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