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寄一瓢。宋代。陈傅良。场屋收余策,匡庐寄一瓢。款门如有欲,委币辄难招。菜甲留终夕,蒲团共小桥。崆峒他日问,应记说神霄。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场屋收余策,匡庐寄一瓢。
款门如有欲,委币辄难招。
菜甲留终夕,蒲团共小桥。
崆峒他日问,应记说神霄。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傅良送别谢怀英道士归庐山的作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道士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对道士修行成果的赞赏和祝愿。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和道家的元素,展现了对道士归隐山林的羡慕和敬佩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道士归隐山林的感慨和祝福。首句“场屋收余策,匡庐寄一瓢。”表达了诗人为道士的归隐而感到欣慰,同时将自己的祝福寄托在道士送走的一瓢酒中。第二句“款门如有欲,委币辄难招。”意味着诗人虽然渴望能进入道士的门下学习,但是付出金钱并不容易得到门径。接下来的两句“菜甲留终夕,蒲团共小桥。”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留恋之情,诗人愿与道士共同度过静谧的时光,共享清幽的小桥和蒲团之乐。最后两句“崆峒他日问,应记说神霄。”暗示了诗人对道士日后修行成果的期待,期望他能在崆峒山(一座道教名山)修炼有成,进入神仙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道士归隐山林的敬佩和羡慕之情,表达了对道士修行成就的祝愿和美好的期待。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道家元素,使诗词具有一定的意境和哲理内涵,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到离愁别绪和对宁静人生的向往。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