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将未尽公碑意。宋代。陈傅良。别乘潘郎伯仲间,朅来公适去弹冠。更将未尽公碑意,收入新诗为并看。
诗词:《观南塘四首呈沈守》
朝代:宋代
作者:陈傅良
中文译文:
别乘潘郎伯仲间,
朅来公适去弹冠。
更将未尽公碑意,
收入新诗为并看。
诗意:
这首诗是陈傅良写给沈守的四首诗之一。诗人以别离之情,抒发了对友人沈守的惋惜之情和祝福之意。诗中描述了与潘郎伯仲分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人告诉沈守,他将未能完全表达的思念之情,收录进了新的诗篇中,希望沈守能够共同欣赏。
赏析:
这首诗情绪真挚,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首句「别乘潘郎伯仲间」以别离之情引出整首诗的主题。潘郎伯仲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兄弟,他们的分别象征了友人之间的离别。接着,诗人以「朅来公适去弹冠」描绘了离别时友人所表现出的悲伤和离情别绪。朅来公是沈守的字,适去指他的离去,弹冠则表示他因离别而不再整齐的头冠。这一描写既展示了友人的离别之苦,也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注和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更将未尽公碑意,收入新诗为并看」表达了诗人将未能完全表达的思念之情,收录进新的诗篇中的决心。这里的「公碑意」指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这些情感融入新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记忆。诗人希望沈守能够共同欣赏这些新的诗篇,以弥补彼此离别的空缺。
整首诗以简短的文字,传递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友人之间的情谊。通过抒发自己的思念和祝福,诗人使诗词具有了情感的共鸣和感染力。这首诗词以其简洁而真挚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辛酸,令人回味无穷。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