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日鲜晴后土乾。宋代。项安世。曷日鲜晴后土乾,川原远近踏春寒。诗人不问花开落,为雨为霞总爱看。
诗词:《和赵主簿韵赋梅花》
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踏足在干燥的土地上,远近的川原都笼罩着春天的寒意。然而,诗人并不关心花朵的盛开与凋零,他深深地热爱雨水和霞光,总是喜欢观赏它们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诗中的“曷日鲜晴后土乾”一句,通过形容晴天后土地的干燥,给人一种干燥和清爽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川原远近踏春寒”,以川原来象征大自然的广阔和辽远,也增加了春寒的气氛。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寒冷和生机。
然而,诗人在这个春天的景色中,却表现出对花朵的冷漠。他并不关心花朵的盛开与凋零,而是专注于雨水和霞光的美丽。这种态度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或许在诗人眼中,雨水和霞光所带来的变化和流动性更加迷人和引人入胜,它们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力。诗人以简洁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凸显了自然中不同元素的美丽。这首诗词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思考,以及对审美情趣的品味。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