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城南池沟隍古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过上海寨昔人于此潴水以限北方》,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ūn chéng nán chí gōu huáng g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原田漫漫不知津,春寨清明思杀人。
雨后烧痕无润泽,烟中日色少精神。
吨城南池沟隍古,海寨东西径遂新。
谁见当时经画意,只今高浪化征尘。
()
漫漫:(形)时间或地方长远而无边无际的样子:长路~。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春寨烧痕精神:(名)指人的意识、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文明|~面貌|~恍惚|~压力。[反]物质。②(名)宗旨;主要的内容或意义:领会文件~|贯彻会议~。
画意:指绘画的意旨或意境。指画出意境﹑神情。
只今征尘:征尘zhēngchén远行中身上沾染上的尘土满是征尘的衣襟

《过上海寨昔人于此潴水以限北方》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时刻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诗词中文译文:
原野广阔,无边无际的田地仿佛不知道停泊的渡口在哪里。
春天的寨子清澈明亮,但思念杀人的念头却在脑海中萦绕。
雨后的土地上,残留的火焰却没有滋润和照亮一切的力量。
烟雾弥漫的世界里,白昼的色彩变得黯淡无神。
敦煌城南,古老的池塘和沟渠,沟渠旁边有古老的坟墓。
海寨东西南北的小径延伸至新的地方。
当时的景象,谁能看到画中的意境和意义?
而今,巨浪已经吞噬了征尘和战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上海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造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历史时刻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的「原野广阔,无边无际的田地」,表达了时间的无垠和流动,暗示着历史的长河。作者对过去的记忆在诗中被比喻为一艘停泊在某个渡口的船,但这个渡口却无处可寻,这种不知所措和迷茫的感觉通过诗词得以体现。

诗中的「春天的寨子清澈明亮,但思念杀人的念头却在脑海中萦绕」,揭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回忆。清明的春天寓意着生机和希望,然而作者内心深处却被杀戮的回忆所困扰,这种对战争残酷性质的思考与映衬了诗中的沉重氛围。

诗中的「雨后的土地上,残留的火焰却没有滋润和照亮一切的力量」,通过烧痕的形象描绘了战火的破坏与无情。火焰无法滋润土地,也无法给世界带来光明,这种对战争后果的暗示让人深感悲凉。

诗中的「烟雾弥漫的世界里,白昼的色彩变得黯淡无神」,通过烟雾与昏暗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萧条和无望的氛围。烟雾遮蔽了阳光,使得白昼失去了精神和活力,这种景象也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愤怒与困惑。

诗的最后两句「当时的景象,谁能看到画中的意境和意义?而今,巨浪已经吞噬了征尘和战火」,以此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景象和意义的思考。当时的景象被比喻为一幅画,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意境和意义已经被巨浪所吞噬,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和价值。这种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对战争和破坏的深深忧虑与悲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对战争的痛苦回忆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诗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引发读者对战争、时间和历史的深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