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粟抗公台。宋代。项安世。爰自微官日,能令巨力摧。于蒭回使节,红粟抗公台。淮右恩波阔,畿西禁网恢。平生希麹令,今得吏民哀。
挽陆运使诗
爰自微官日,能令巨力摧。
于蒭回使节,红粟抗公台。
淮右恩波阔,畿西禁网恢。
平生希麹令,今得吏民哀。
中文译文:
自从担任微不足道的官职以来,我能够使巨大的力量屈服。
在蒭回使节的陪同下,我们高举红色的粟,抵达公台。
在淮右地区,恩波广袤无边,而在畿西,禁网已经解除,一派繁荣。
我平生渴望能成为麴令,如今却只能获得百姓的悲叹。
诗意:
这首《挽陆运使诗》描绘了作者项安世对自己微不足道的官职的思考。他意识到自己微小的身份,却有能力影响巨大的力量。在与蒭回使节一同旅行时,他们携带着象征丰收的红色粟,展示了他们的使命和荣耀。诗中还表达了对淮右地区的宽广和畿西禁网解除后的恢复,显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平生渴望成为麴令的愿望,但如今只能得到百姓的悲叹,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民生的关切。
赏析:
《挽陆运使诗》展示了宋代时期官员的内心矛盾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微官身份的矛盾感。尽管他的职位微小,但他却意识到自己所能影响的巨大力量。同时,诗中描绘了与蒭回使节一同旅行的场景,以及他们高举红色粟的形象,突显出他们的使命和自豪感。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淮右地区的恩波广阔,畿西禁网的解除,都预示着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自己平生渴望的失望,他渴望成为麴令,但现实却使他只能感受到百姓的哀叹。这种对官场的失望和对民生的关切,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社会触动,使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