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文饶百尺楼。宋代。项安世。四寸红牙一幄筹,万山牛马去如流。天西日落长安近,塞外云开滴博收。草奏隃麋宫墨重,谈兵鸡舌宝香浮。都将湖海元龙气,压倒文饶百尺楼。
《寄题四川总饷陈郎中筹边堂》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寄题四川总饷陈郎中筹边堂
筹边堂中,摆设着一方四寸长宽的红色牙毡,
万山之间,牛马奔腾如流水般穿行。
天空西方的太阳渐渐西落,长安城变得近在咫尺,
边塞之外,云彩散开,滴博收回归。
草原上奏起乐曲,隃麋宫中传来墨色的沉重,
军事谈判中,虚言犹如鸡舌,宝香漂浮其中。
湖海之间流淌着元龙的气息,
压倒了文饶的百尺高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四川总饷陈郎中筹边堂为主题,通过对景物和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之地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红色牙毡象征着高山险阻,牛马穿行其中则代表着边塞的辛勤守卫和边疆的广阔辽远。天色渐晚,长安城近在眼前,暗示着边塞与内地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诗中提到的滴博,指的是滴博山,是位于四川和陕西交界处的一座山。云散归来,意味着边塞的宁静和边疆的稳定。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筹边堂中的景象。草原上奏起乐曲,传来隃麋宫的沉重墨色,表达了边塞上军事活动的紧张与肃穆。而谈兵时虚言犹如鸡舌,宝香飘浮其中,折射出军事边塞的虚浮与浮华。
最后两句提到湖海之间流淌着元龙的气息,压倒了文饶的百尺高楼。湖海和元龙象征着边塞的广袤与力量,而百尺高楼则代表着文饶的精华。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边塞之地的辽阔壮丽和边疆的威严气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细腻和意象的象征,抒发了诗人对边塞之地的独特情感和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和边疆的重要性。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