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空徒妄想。宋代。项安世。吾心本虚直,万象同一流。坐遭云沙矇,次序失九畴。習空徒妄想,致察在勤修。学问日以广,思辨日以周。行行重行行,马迹遍九州。始知亿万叶,一干本同抽。
《拟感兴二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象的深刻体悟和对人生道路的追求。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拟感兴二首
吾心本虚直,万象同一流。
坐遭云沙矇,次序失九畴。
習空徒妄想,致察在勤修。
学问日以广,思辨日以周。
行行重行行,马迹遍九州。
始知亿万叶,一干本同抽。
译文:
我心本来空灵纯净,万象都融入同一的流动之中。
坐着遭遇云雾与沙尘的遮蔽,秩序失去了它原本的九个分类。
学习虚无是徒劳的幻想,真正的觉悟在于勤奋修行。
知识的广博日渐增长,思辨的范围日益周全。
一次次重复行走,马蹄印遍布九州大地。
终于明白亿万叶片,从根本上都是相同的芽蕾。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万象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揭示了一种深邃的哲理。诗人认识到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入了同一的宇宙大流中。这种观点体现了宋代诗人普遍注重观察自然、探索宇宙的思维方式。
诗中提到的云雾和沙尘可能是指人生中的困扰和迷惑。诗人坐遭云沙矇,意味着他的思绪被困扰和迷惑所遮蔽,无法清晰地辨认事物的次序和规律。这种困扰只有通过勤奋的修行才能解决,学问的广博和思辨的周全成为实现觉悟的途径。
最后两句以行走和马蹄印来比喻人生的旅程。行行重行行,意味着人生的道路需要不断前行、反复探索,马迹遍九州则象征着人的足迹遍布整个世界。通过行走和探索,人才能发现亿万叶片的本质相同,即万物的共同性和联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传递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认识到万物的相通性和共性,强调了勤奋修行和不断探索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宋代的文化氛围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体现了当时诗人追求道德修养和宇宙观的追求。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