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思君不为名

出自宋代宋庠的《晚坐观风亭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ōu guó sī jūn bù wéi m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
旅雁书难得:(形)①不容易得到或办到,含有“可贵”的意思:~的机会|~的场合|人才~。②表示不常常(出现或发生):~一见|~一遇|~糊涂。
白发:1.白头发。2.揭发、揭露。
流尘忧国:为国事而忧劳。
思君为名

《晚坐观风亭三首》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诗篇。这首诗通过描绘晚上坐在风亭上观赏风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百尺空台河上城,
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
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
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
忧国思君不为名。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忧虑。诗人坐在高台上,眺望着城市和河流,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远处波浪和微风的声音似乎弥补了秋天的寂静。然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忧虑。

诗中提到旅途中的鸿雁,它们经过千山万水将书信传递,但这样的书信却很难得到。而那只饥饿的乌鸦在哀鸣,但它的曲调却未能完成。这些形象揭示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努力未能达成目标的现实。

诗人忧心忡忡,想到自己年纪渐长,急需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时机未到,白发已经生出。他渴望能够接近权贵,但只能在尘埃中徘徊,渴望与权贵接触,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诗人告诫读者,在面临困境时不要惊讶他频繁地东顾,因为他的忧虑源自于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君主的思念,而不是名利。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是诗人所珍视的,超越个人名利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忧虑,强调了忠诚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