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物功偏厚。宋代。宋庠。济物功偏厚,朝宗势不迷。一般容宋苇,六斗异泾泥。润溢呼鱼辙,光分抱瓮畦。宁同南国咏,酌饮变夷齐。
《惠泉》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水泉为主题,展现出作者对水泉的赞美和祝福。
译文:
水泉的恩惠,滋润万物的功效特别厚重,朝廷的势力也不会迷失。水泉里容纳着像宋苇一样普通的植物,而这里的泉水与其他地方的水有着不同的特质。水泉的润泽溢出来,呼唤着鱼儿留下的痕迹,光亮分布在抱瓮和畦道上。与南国的赞美不同,人们在这里品尝酒,交流着不同的文化。
诗意和赏析:
《惠泉》通过对水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水的恩泽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水泉润物无声、滋润万物,展现了水泉的慈爱和滋养之力。同时,诗中还暗含政治隐喻,将水泉的功效比喻为朝廷的力量,强调朝廷应该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被迷失。这种隐喻显露出作者对政治稳定和清明的期望。
此外,诗中描绘了水泉的特质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以及水泉的润泽和光亮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水泉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写能力。通过这些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水泉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最后,诗中提到在这里人们饮酒交流,表达了对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渴望。与南国的诗词不同,这里的饮酒和文化交流具有一种独特的氛围,给人以新鲜感和不同的体验。
总的来说,诗人通过对水泉的描绘,充分展现了水泉的功效和美丽,同时融入了政治隐喻和对友谊文化的渴望,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诗意和思考空间。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