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曲少城偏。宋代。宋庠。脩曲少城偏,临秋坐眇然。残阳鸦翅外,新月鸟行边。隐轸齐侵地,苍茫鲁狩田。登高何必赋,归意自悁悁。
《北楼晚景》是宋代作家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北楼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修曲少城偏,
临秋坐眇然。
残阳鸦翅外,
新月鸟行边。
隐轸齐侵地,
苍茫鲁狩田。
登高何必赋,
归意自悁悁。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北楼秋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归隐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北楼的位置,北楼位于城池的一角,修建得简朴而精致。这种个别、偏僻的位置,与诗人的归隐心态相呼应。
接着,诗人描绘了诗中的景色。秋天的傍晚,夕阳已经西斜,只剩下一抹残余的余晖。在残阳的光辉之外,有几只乌鸦在飞翔,新月也在天边隐现。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寂寥、萧瑟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归隐之思相呼应。
然后,诗人通过隐喻和联想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他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相联系。他说隐喻自己的房屋犹如齐国的轸城,渺小而边缘化;而他归隐的心情则如同苍茫的鲁国狩猎田野,深深地扎根于内心。这种对比之间显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登高赋诗的怀疑。他认为登高并不需要写诗,因为自然景色本身就已经足够表达归隐的意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归意,这种归意是悄然而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外在的赋诗来表达。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将北楼秋日傍晚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归隐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简约而深沉的方式,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归隐心态和对自然的热爱。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