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唇漏日竹阴疏

出自宋代宋庠的《府斋秋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ē chún lòu rì zhú yīn sh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卷帷收扇暮凉初,秋意盈襟小疾除。
池面宿烟荷盖老,阶唇漏日竹阴疏
虚舟触物真无意,高枕论才似有馀。
学道知非堪自哂,眼昏方读贝多书。
()
无意,高枕论,有馀,贝多

《府斋秋日》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卷帷收扇暮凉初,
秋意盈襟小疾除。
池面宿烟荷盖老,
阶唇漏日竹阴疏。
虚舟触物真无意,
高枕论才似有馀。
学道知非堪自哂,
眼昏方读贝多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府斋的秋日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整首诗以凉爽的秋意为背景,将细节描写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淡泊优雅的意境。

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述帷幕被卷起,扇子合拢,暮色渐临,传达出初秋的微凉之感。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舒适,称小疾已除,暗示自己身体的康健和心境的宁静。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的景象,宿烟笼罩着池面,荷叶已经老去,给人一种静谧和寂寥的感觉。而阶上的竹林疏落,阴影斑驳,更加凸显出秋日的宁静和萧瑟。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虚舟触物、高枕论才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虚舟不受外界的干扰,触摸着物体却没有真正的意义,象征诗人超脱尘世的态度。高枕论才则表明诗人自认为对于学问才能已经足够,已经达到了某种满足。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流露出一丝自嘲与自省。他认为自己所学的道理也许并不值得太过自豪,对自己的学识有所怀疑,甚至觉得自己眼睛已经昏花,需要读一些贝多的书籍来平复心灵。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才智和学识的自省和怀疑。整首诗以淡泊宁静的意境,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