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便作书生咏

出自宋代宋庠的《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shí biàn zuò shū shēng yǒ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隐几铃斋咀道腴,洛烟嵩霭遍神都。
时时便作书生咏,方信随何一腐儒。
()
书生:书生shūshēng∶读书人白面书生∶指抄写的人
腐儒: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旧指思想、言行不合新时代的读书人。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隐居在几铃斋内,口舌丰腴,洛阳的烟雾和嵩山的云霭弥漫在京城。时常我都写诗表达书生的感慨,才信任随便哪个腐儒都能理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庠隐居在几铃斋中,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文学创作之中。他观察到洛阳的烟雾和嵩山的云霭笼罩了整个京城,这景象引发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思考。他自问自己写下的诗词是否能被广大的读者所理解,他怀疑自己的作品是否只能被一些墨守陈规的腐儒所接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洛阳的烟雾和嵩山的云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隐居的环境。隐几铃斋是作者的隐居之地,这里安静祥和,令人心旷神怡。作者以洛阳和嵩山作为隐喻,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时光荏苒的思考。他对自己的诗词表达了怀疑,认为它们只能被一些守旧的腐儒所理解,暗示了他对时代潮流和文学观念的不满。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考,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和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和文学的追求。在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腐朽观念的批判时,作者仍然保持了一种温和的姿态。整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思辨的意味,给人留下深思的余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