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知多少。宋代。释智圆。不惑年犹欠四年,道情高趣恥前贤。清风明月知多少,谩学庐山种白莲。
《自遣三首》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遣三首
不惑年犹欠四年,
道情高趣恥前贤。
清风明月知多少,
谩学庐山种白莲。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三首自遣的篇章,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思考。在中年时期,他对自己的成就和修行感到不满足,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人生的成熟和明智的阶段。他对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兴趣产生了疑问,感到自己无法与前人相比。他借助清风明月的景象,意味着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但他认识到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最后,作者提到了庐山和白莲,暗示了自己谦逊的态度,他自谦地表示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是浅尝辄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赏析:
《自遣三首》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反思。不惑之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通常指40岁左右,这个时期的人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认识和成就。然而,作者却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感到自己在道德修行和兴趣方面仍有欠缺,对前人有所羞愧。他通过清风明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和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但他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还不够广博。最后,他谦虚地提到庐山和白莲,表明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继续努力修行和追求进步。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和对道德修行的追求。它反映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思考,以及对自身能力和成就的不满足感。通过运用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作者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读者感受到了他的诚实和谦卑。这首诗词给人以启示,让人们思考自己的成长和修行,鼓励他们有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自身的不足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