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滴芭蕉

出自宋代释智圆的《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 yǔ dī bā jiā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
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
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
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
()
不成:1.不行2.不行3.用在句末,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寂寥:(书)(形)寂静而空旷:四野~|~无人。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雨滴:1.以滴的形式下落的水,特别是指从云中下落的。2.雨点。
芭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果实也称芭蕉,可食用,状似香蕉。
语窗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
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
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
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主人公身处客舍,思念远方的友人僧侣。诗人感叹自己独自一人,难以入眠,希望有人能够来安慰这寂寥的心境。在寂静的夜晚,空阶上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寒雨滴落在芭蕉上,增加了凄凉的氛围。窗外的灯光昏暗,宛如静谧的语言,而远方的海寺成为了归心的目标,但离得如此遥远。唯有释慧远这位僧侣朋友,似乎能够回应诗人的思念之情,邀请他加入莲社(佛教修行的地方),成为彼此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隐几不成寝,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失眠和寂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无助。通过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等景物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加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他的心境。然而,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海寺,寄望于能够找到慰藉和归属感,而唯有释慧远这位友人僧侣,被诗人视为救赎的存在,莲社成为了他们相聚的地方。整首诗以孤寂为线索,表现了人在寂寞中寻求心灵安慰和归属的渴望,以及友情和信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