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留静话长。宋代。释智圆。一宿无尘境,相留静话长。秋声归古木,月色满空廊。岚气侵衣润,溪泉漱齿凉。终期整缾锡,来此掩闲房。
《宿山院》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山间院落中度过一晚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山间院落中过一晚,
相互留连,静谈无尽。
秋天的声音归于古老的树木,
月色充满了空旷的廊道。
岚气轻柔地侵入衣衫,湿润了它们,
溪泉清凉地沁齿而过。
最终,我将整理锡缾,
来到这里,隐藏在宁静的房间中。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宿山院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寻找自我心灵栖息地的意愿。山间院落的宁静和静谈交流让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烦忧,使他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诗人通过对秋声、月色、岚气和溪泉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整理锡缾和掩闲房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修行和心灵静谧的追求。
赏析:
《宿山院》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间院落的宁静景致,展示了宋代诗词追求自然真实的特点。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与喧嚣世界相对立的境地,给人以宁静、凉爽的感觉。诗中的山间院落成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净土,诗人通过其中的宁静与交流,表达了对内心安宁和修行的向往。同时,溪泉的清凉和岚气的润湿,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增添了一分凉爽的意境。
整理锡缾和掩闲房的行为,显示了诗人的身世和修行的背景。锡缾可能是诗人修行所需的物品,整理锡缾象征着将物归整、心归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掩闲房则是诗人寻求隐逸之地,远离尘嚣的象征,是他追求自我修行和精神栖息地的彰显。
总的来说,《宿山院》通过对山间院落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追求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片宁静、清凉的环境,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寻求内心安宁和修行的追求。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