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岂易寻。宋代。释智圆。烟雨苇森森,飞翔岂易寻。印沙踪自浅,傍水意还深。顶撼丝难断,翎飘雪未沈。终宜鸳作侣,宁肯杂凡禽。
《鹭鸶》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烟雨苇森森,
细雨迷蒙,苇丛茂密。
飞翔岂易寻。
鹭鸟的飞翔何其不易寻觅。
印沙踪自浅,
它在沙地上留下的足迹淡淡浅浅。
傍水意还深。
但是它对水的倾向却是深沉的。
顶撼丝难断,
它的顶部触碰到了丝线,却难以断开。
翎飘雪未沉。
它的羽毛飘扬如雪花,未沉入水中。
终宜鸳作侣,
最终它应与鸳鸯为侣,
宁肯杂凡禽。
宁愿与普通的鸟儿为伴。
《鹭鸶》通过描绘鹭鸟的形态和行为,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坚韧不拔的精神态度。诗中的烟雨、苇丛、细雨等描绘了湿润的环境,暗示着鹭鸟生活的自然场景。鹭鸟在这片自然环境中飞翔,但作者强调了其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暗示了鹭鸟的隐匿和独特性。
诗中的印沙和傍水意象,表达了鹭鸟对于水的喜爱和亲近,以及它对自然的敏感和感知。诗中的顶撼丝和翎飘雪进一步强调了鹭鸟的灵敏和柔韧。最后两句表达了鹭鸟不愿与普通鸟类为伍的态度,它更愿意选择与鸳鸯这种优雅的伴侣为伍,显示出它的高洁情操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鹭鸟的形象和特质,通过对鹭鸟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纯洁、高尚的追求。这首诗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美学情怀。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