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莫能逃。明代。袁凯。中夜治舟楫,越海远游遨。游遨将何为,万宝聚岩坳。珊瑚七尺余,珠树罗蓬蒿。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但恐蛟龙怒,骨肉沦波涛。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遗穗尚可拾,言归卧林皋。¤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夜治舟楫,越海远游遨。
游遨将何为,万宝聚岩坳。
珊瑚七尺余,珠树罗蓬蒿。
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
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
但恐蛟龙怒,骨肉沦波涛。
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
遗穗尚可拾,言归卧林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深夜驾驶船只,越过海洋远游。诗人对于远方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想知道远游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可以找到珍贵的宝物。他提到了七尺多高的珊瑚和罗蓬蒿上的珍珠树,暗示了远方的奇珍异宝。他认为如果能够将这些宝物带回中国,就可以财富滚滚而来。然而,当他真正踏上远行之旅时,他却感到忧郁不乐,内心渴望回归。他害怕遭遇蛟龙的愤怒,担心自己会沉沦在波涛之中。诗人承认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力量,即使是圣贤也无法逃避。最后,他提到即便只剩下一些残留的财富,他仍然能够拾取,而言归则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在林皋之中。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的矛盾情感。诗人对于远游的憧憬与内心的不安和归属感之间形成了对比。诗中既有对财富和荣耀的追求,也有对家庭和安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纷扰和对命运的思考,诗词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力量的思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追求事业与财富的人在远游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以及对家庭和安稳生活的向往。它通过对矛盾情感的描绘,反映了人生追求与现实选择之间的困惑和冲突。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