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做玲珑真决烈

出自金朝王哲的《望蓬莱 烧了庵作,果有二弟子自宁海来,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zuò líng lóng zhēn jué liè,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重阳子,物物不追求。
云水闲游真得得,茅庵烧了事休休。
别有好归头。
存基址,决有后人修。
便做玲珑真决烈,怎生学得我风流。
先已赴瀛
()
物物追求:(动)①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真理。②特指向异性求爱。
闲游:1.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2.无特殊目的随意漫游。
得得:1.任情自得貌。2.频频;频仍。3.特特,特地。4.应诺之词。5.的确,确实。6.恰好。7.犹答答。8.象声词。9.形容行走的样子。
茅庵休休基址后人:(名)①后代的人:前人种树,~乘凉。②子孙。
决烈学得风流:(形)①有才华的;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名士~。③有关男女间的放荡行为:~韵事。

《望蓬莱 烧了庵作,果有二弟子自宁海来,复》是元代王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越,以及对修行和归宿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重阳子,物物不追求。
云水闲游真得得,茅庵烧了事休休。
别有好归头。
存基址,决有后人修。
便做玲珑真决烈,怎生学得我风流。
先已赴瀛台,再往潇湘去。

诗意:
诗中以重阳子为主题,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越。重阳子是道家的神仙,他不追求世俗的财富和名利,而是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茅庵烧毁了,他并不为此事烦恼,因为他相信会有其他好的归宿。他相信即使茅庵不在了,后人也会重修茅庵的基址。诗人表达了对修行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他愿意追求真正的玲珑和决烈,而不是追逐虚浮的风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重阳子和茅庵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重阳子不被物质所困扰,他享受云水之间的自由自在,对茅庵的烧毁也不感到伤心,因为他相信会有更好的归宿。诗人通过这种形象,倡导人们放下对物质的执念,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诗中的"玲珑"和"决烈"两个词,揭示了诗人对真理和修行的渴望。"玲珑"意味着精致、纯粹,"决烈"则表示坚定、果敢。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重阳子一样,追求真理的纯粹和修行的坚定,而不是追求虚浮的风流之事。

最后两句诗"先已赴瀛台,再往潇湘去",表达了诗人的追求不止于此的精神。瀛台和潇湘都是神仙的居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尘世的桎梏,继续追寻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修行。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越和对修行追求的坚持。通过描绘重阳子的形象,诗人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理的纯粹,超越世俗的喧嚣和虚浮。整首诗意蕴涵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