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频思算

出自金朝王哲的《苏幕遮·问真修》,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wù pín sī su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问真修,听我断。
莫著凡躯,物物频思算
打破般般常内看。
坐卧行住,须作骷髅观。
渐令成,常谨按。
八亩琼田、别有新条段。
性上分明堪正玩。
量得无差,便到清凉岸。
()
物物,打破,般般,行住,骷髅观,渐令成,分明堪,量得无,清凉

《苏幕遮·问真修》是元代王哲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问真修,听我断。
莫著凡躯,物物频思算。
打破般般常内看。
坐卧行住,须作骷髅观。
渐令成,常谨按。
八亩琼田、别有新条段。
性上分明堪正玩。
量得无差,便到清凉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真之道的思考和追求。诗中以问真修为引子,表明主人公想要问一个修真的问题,而后者则表示愿意倾听并给出答案。接下来的几句诗词中,作者劝告人们不要过于迷恋尘世的事物,频繁地思考功利和得失,而是要打破般般常规的思维方式,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人生的真谛。

作者通过坐卧行走的四种状态,比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角色,然后提出了一个观察人生的方法:要像骷髅一样客观地看待一切,不受物质世界的干扰,以更为超然的姿态去思考和观察。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进一步强调了修真的重要性。他借八亩琼田这一形象,暗示修真者可以在一片美丽的土地上拥有自己的领域,而这个领域是与世俗不同的,有着全新的条段。修真的过程使人的本性得以明显地展现和发挥,让人可以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修真者要有准确的量度和判断力,只有达到一种无差别的境界,才能到达清凉岸,即超越尘世的纷扰和烦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直接而富有哲理的形象,表达了对修真之道的追求和思考。通过对尘世的冷眼观察和对修真境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