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遇风云彼岂拘

出自宋代华岳的《不遇》,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ǒu yù fēng yún bǐ qǐ j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英雄不遇勿长吁,苟遇风云彼岂拘
不向关中效萧相,便于江左作夷吾。
当知晋霸非由晋,所谓虞亡岂在虞。
多少英灵费河岳,锺子不遇独何欤。
()
英雄:(名)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好汉。②(名)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人民~。③(形)具有英雄品质的:~人物。
不遇风云:(名)风和云,比喻不断变幻动荡的局势:~莫测|国际~。
便于:(动)使(做某事)容易:~工作|~解决。
所谓: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人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变失败为胜利,~“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2.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援助”,实际上就是掠夺。
英灵:1.英明灵秀(指资质)。2.英华灵秀所凝聚的气。指才能出众的人。3.精灵;神灵。4.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
河岳

《不遇》是宋代诗人华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英雄若不得到机遇,不要长叹息,
若能遇见风云时代,又何必拘泥于某地。
不必效仿萧相去效法关中,
宁可在江左做夷吾。
应当明白,晋霸非因为晋国而出现,
所谓虞国亡并不在于虞国本身。
多少英灵浸透了山川河流,
锺子若不得到机遇,独自又有何用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不得机遇的遗憾和思考。诗中提到,如果英雄没有得到适当的机遇,就不要长时间懊叹,而是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时代和地方。作者提到不愿效仿萧相(指北方政治家萧何),而愿意在江左(指江南地区)做夷吾(指居住在江南的普通百姓),可能暗示着对北方政治局势的失望和对南方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提到晋霸和虞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与国家兴衰的关系的思考。作者认为晋霸之所以崛起,并非只是因为所在的晋国,而虞国的衰亡也不仅仅是虞国本身的问题。这种观点凸显了作者对历史和命运的深思。

最后,作者提及了许多英灵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机遇。锺子这一形象可能代表了所有不为人知的英雄。诗中用“河岳”来形容英灵们的辛劳和牺牲,意味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如果这些英雄没有得到机遇,他们的价值和功绩将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

赏析:
《不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不得机遇的遗憾和对历史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晋霸、虞国和锺子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词呈现了一种对英雄的赞颂和对命运的思索,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对于个体在历史进程中所受限制和命运束缚的感慨。通过对英雄不遇的描绘,诗词传达了一种对机遇重要性的思考,暗示了命运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和局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通过对英雄、历史和命运的思考,呈现了作者对于个体命运的思索和对历史命运的抒发。它展示了作者对于机遇和命运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出对于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华岳朗读
()